您当时的方位 :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归纳新闻
“咱们一个规范棚可包容约2.1万棒菌棒,整个出产周期耗水量仅为100立方米。单棚产量可达3.5万斤左右,以当时商场均价5元/斤核算,产量约17.5万元。与玉米等传统高耗水作物比较,香菇工业不只节水作用十分显着,经济效益也很可观。”7月30日,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镇惠民香菇栽培基地技术员说。
地处毛乌素沙漠边际的鄂托克前旗城川镇,作为典型的农牧业结合区,面对的是降水量少、蒸发量高、水资源缺少的困境。近年来,在生态红线与民生需求的缝隙中,当地探索出一条以低耗水香菇工业为中心的节水转型之路。
据悉,为深化农业工业与生态交融开展,2023年,城川镇盘活70余亩荒废地,建造香菇栽培基地。现在,基地已建成12座出菇棚、2座大型育菇棚,并配套建造了果蔬加工厂、速冻库等设备。本年新投用的果蔬烘干出产线,专做绿色脱水蔬菜加工,完成了香菇从培养到加工的全链出产。
基地选用“村企联合、工业连片、基地连户、职责连体”的“四连”机制,将村团体、企业和农牧民联结成开展共同体。这一形式每年可为周边嘎查村团体增收40万元以上,安稳供给“家门口”工作岗位超20个,让旧日瘠薄土地重焕活力,成为生态盈利同享、村庄复兴实践的鲜活样板。(草原云内蒙古新闻网记者李国萍通讯员张峰)